导入数据...
心怀敬畏,站稳讲台
时间:2018-11-28 09:28:57    编辑:cnyz
    查看:57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前教育二系学生支部      周婵娟

 

 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7年的风雨,而在这97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没有先辈们的筚路蓝缕,就没有今天的日新月异,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,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安稳。所以,对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工作,我常怀感恩之心。

掐指一算,自己真正站上讲台已经三年的时间。“教”,《说文》: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师,教人以道者之称也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效仿,自己不由得有些后怕,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当,那不仅仅是我的学生,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生,所以,不得不对这个行业产生敬畏之心。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课堂,我想首先要做到的是敬畏。

(一)敬畏课堂,尊重学生
   
梁实秋是上世纪的文学大师,著名翻译家。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任教,闲暇时爱打打麻将,但是每周四晚上他却闭门不出。一次,朋友问梁实秋:“你教了这么多年的英诗和莎士比亚,还要备课?”梁实秋回答说:“这么多年,我上课前一晚都做准备,有时靠在椅子上,自个儿静静地想,说不定就会有新的了解,新的发现。” 当读到   这个小故事的时候,深深的被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。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,更应该对课堂充满敬畏之心。
  一方面,对课堂的敬畏,其实是对学生的尊重。敬畏课堂者,学生必敬之。尊重学生者,学生必尊之。我们教师面向学生,服务于学生,对课堂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。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,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。

另一方面,对课堂的敬畏,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促进。对课堂的敬畏,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面对,将每一节课都视为全新的挑战,将每一节课都视为自我的超越。敬畏课堂会外显转化为对教材的深刻揣摩,对教学的深入研究,对课堂的努力尝试。而这也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极大促进,对自我发展的一次强力的推进。对课堂的敬畏,其实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教育。言教莫于身教,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。教师严谨的风格,敬业的精神,会悄无声息地注入学生的血液,融入学生心灵,影响学生的一生。

(二)敬畏知识
   
如今,我们生活在在一个大数据时代,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,也开始慢慢绑架我们的思维。没有网络写不出东西,没有网络备不了课,没有PPT,讲不好课。我们被多媒体绑架,甘心成为互联网的奴隶。我们习惯了复制粘贴,却慢慢的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,我们习惯了知识搬来就用,却很少细细咀嚼,我们习惯了人云亦云,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。更有甚者,知识已经成为金钱利益的筹码,学术不端,剽窃他人成果,学历造假等新闻屡见不鲜。缺乏对知识最起码的尊重,势必导致资源的浪费,扼杀创新活力,损毁知识分子的公信力。
  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之一就是有扎实学识。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可以知识储备不够,我们可以对知识的研讨不深,我们可以视野不够开阔,但是我们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,不整理,不提炼,不深思。
   王安石言:“古之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。”我想对知识的敬畏,就是对教育的敬畏,也是尊重我们自己,尊重我们的未来!

(三)努力修身以提升技艺

习总书记:共产党员要补足精神的钙,所以,我们党员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修养。

   《大学》里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: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
作为教育者,其人生意义的实现以教书育人为至上理想和最高追求。无论身处何种躁动的环境,都应安心于书房之内潜心知识创造,坚守于讲台之上培养优秀新人。以虔敬之心执着于教育事业,为其所生活的时代创建一个纯净、美丽的精神世界,并以此作为自身永恒的生命追求。